通关信息化及科技装备博览会

“科技大篷车”开到青岛海关业务一线

 时 间:2021-06-30

  近日,在收到一批进口食品实验室检测结果后,青岛大港海关现场查验关员丁雷霞点击系统中的“自动填入”按钮,原本保存在“海关实验室管理系统(eLab)”中的这批进口食品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检测状态、检测值等上百项实验室检测数据,自动导入到“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管理系统”。在以往,仅仅录入这批逻辑结构复杂的检测数据并保存到新系统就需要耗费20多分钟的时间,现在丁雷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

  

  海关关员确认比对手工录入实验室报告数据。图/程果

  解放丁雷霞整理数据时间的,是由青岛海关科技处胡小杉、王腾技术团队开发的“数e通—关员便捷助手”小程序。今年4月以来,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青岛海关组织开展科技人员跟班作业,把“科技大篷车”开到海关查验、实验室检测等执法最前线,通过实地跟班、座谈交流、远程视频等多种方式,聚焦解决一线执法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科技应用问题。胡小杉与王腾在青岛大港海关跟班作业时,发现查验关员每次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将保存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化验结果手工录入到其他系统,这些数据项目多,结构复杂,且与其他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存在困难。

  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人员深入研究实验室检测报告数据结构,寻求不同系统间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创新研发浏览器插件,并运用数据解析等技术,设计简洁灵活的操作界面,在1个月内开发出了程序工具,这个工具的开发应用在海关系统尚属首次。

  “现在每天可轻松录入数百份实验室检测结果,之前我每天最多只能录入十几份数据。”丁雷霞表示,而且数据由系统自动提取、比对、录入,保证了准确性和稳定性。

  跟班作业,青岛海关科技人员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在黄岛海关跟班作业时,青岛海关科技处副处长荆澎发现一线查验关员在对商标图形进行知识产权判定时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来回切换多个网站和系统进行查询,缺乏实现快速、有效识别、判定的手段。荆澎将这一需求与其前期参与开发的图像智能识别算法模型结合,开发出了一款适用于海关一线监管的商标智能识别模型软件,已嵌入监管一线查辅机器人等设备中推广应用,可对1万多种知识产权备案商标进行智能识别。模型初期试运行效果良好,后期还可以通过算法训练、扩充样本库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识别能力。

  此外,通过实验室检测数据的挖掘分析为打击“洋垃圾”走私、守卫碧海蓝天提供支持;将通关系统中常见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整合为自动执行的“故障处理小助手”;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科学调配实验室仪器设备……一系列基层一线的难题都被“科技大篷车”一一解决。

  海关总署科技司组织的科技人员跟班作业活动,是深入落实总署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通过跟班作业,我们了解了一线科技应用的痛点、堵点和空白点,并结合问题开展攻关,把科技与海关业务深度融合,用科技解决海关业务难题。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科技人员跟班作业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一线关员的科技应用体验,做有情怀的科技人。”青岛海关科技处处长吴瑕说。截至目前,该关共组织科技人员跟班作业16批,参加人员63人次,发现和收集问题35项,已通过科技手段办结28项,未办结的问题正组织专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指定专人跟进解决答复。

  责任编辑:广汉

版权所有:北京法安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595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725号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
法安网    

友情链接:北京展览公司    动漫展    深圳展览公司